(好文轉錄)-老是想著「追求幸福」,更容易迎來不幸

看到一個外國父親敘述自己教導兒女的方式。

他分享時下爸媽都鼓勵孩子「追逐幸福」,但自己卻不贊同這樣的教育模式,這名外國父親認為,與其想著追逐幸福,不如鍛鍊兒女「解決困難」的能力,方能真正幫助他們獲得理想的生活。

我相當認同這樣的教育觀。

當我們將目光看向追逐幸福時,內心肯定會有一個「自認為幸福的模板」。

若一個人將幸福視為終極目標,把事情想得太過美麗,但真相是生活明明就有許多挑戰,很多事情不可能按照你的計畫進行,你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。

於是,當小孩發現現實不如自己所想美好,反而容易讓他們產生逃避心理,或是一受傷就再也爬不起來,到頭來距離幸福生活越來越遠。
故而,這名外國父親分享:

「與其教孩子追逐幸福,更應該要教他們怎麼『突破障礙』與『勇敢冒險』,當一個人能夠享受克服挑戰的過程,那股成就感與從無到有的樂趣,反而能讓孩子更有信心,在餘生獲得他想要的成功。」

當我們將目光看向追逐幸福時,內心肯定會有一個「自認為幸福的模板」。
可是說實話,你所想像的、渴望的、想成為的樣子,路徑絕對不會是照你預設進行,我保證絕對不會,人生機緣實在很難講,比方我的好姐妹 G ,從小就想當律師,陰錯陽差變成知名歌手,連她自己至今壓根都想不到會這樣。
通常,但凡心裡預設一個幸福世界,接踵而來的就是一連串打臉。
比方深信遇到真愛的女人,可能沿途都是愛上渣男、被渣男反覆拋棄,那股期待落空的自棄感,足以強大到讓人爬不起來都是有可能,甚至最糟的,她會相信整個世界就是爛,自己就是慘。

不過換位思考,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,更多是放在「解決問題」呢?

解決問題,就是一種自我拓展跟突破,畢竟再怎麼深愛的人,再如何喜歡的興趣,學習過程肯定會有你不喜歡的、需要深耕的、需要調整的細節。

實際上,若一個人從小就沒有培養克服障礙的意志力,他就輕易因為看不到成效而放棄,或是被人家批評就自我否定,又或明明沒有全情投入這件事,剛摸到小碎石,就覺得自己撞到大冰山,被嚇得產生三分鐘熱度的擺爛行為。

從小就培養「克服困難」的心態,是當你在耕耘自己喜歡的事情,你會將它當成一種闖關遊戲。

今天文章這邊寫很不順,下次我該如何修正;影片主題好像落入瓶頸期,我要怎麼嘗試各種方法解決;和好友愛人發生衝突,要怎麼調整心態,或是嘗試和他們「換句話說」來表達自己的意見。

每一次解決障礙,無論是事業還是生活,那股自信會是由內而外的。
你會以坦率熱烈的姿態面臨各種挑戰,就算再有壓力,你會知道那只是一個過程,不見得是永久,且你會有智慧判斷這個考驗的難易程度,自己清楚何時投入、何時抽手,那都是自然而然的養成,畢竟這是從小自我訓練的結果。

反而,你就在一路突破困境的期間,默默突破和超越自己,終至迎來你渴望的幸福(但你可能從來沒想過這件事也說不定)

 

原文link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aima0319/posts/600882445175535

 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