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 Mic Night 的社交動態

我抱著敬畏的心前往朝聖 歐洲最平常的 openmic 。前50分鐘我都很閉俗的乖乖的坐在角落,也不想主動跟任何人搭話。後來發現這樣真的會被孤立XD

後來有3個白人坐到我旁邊,很大方的跟我握手,問仔細問了我的名字。讓我受寵若驚,他也介紹了他身邊2個朋友。我感覺這是很好的文化,他大可以不必這麼做。但是他這麼做之後,讓雙方都很友善了起來。

當他靠近我社交完,我一起身,他就說:「喔請不要告訴我你要離開了!」XD 多麼恰到好處的言語。

👖👖
我跟一個素人搭話後,他後來很直接的問:「你剛剛是不是有錄我的影片?可以傳給我嗎?」後來我很快就傳給他了。但我們的社交就僅至於此。

後來又在閒聊,他主動對我說:我看到你剛剛用 Shazam 在辨識歌,Live 版沙贊辯識不來的啦~~ 你想知道歌名嗎?我寫給你。他花了好些時間,大概快2.5min 打了歌名傳 Whatsapp 給我。

沒想到這裡有人竟然會對我這麼好。而且還是稍微去關注一下我,這個陌生人的潛在需求。

西方世界的個體觀體現無遺。「你的需求」「我的需求」我給你、你給我。

🐯🐯

發現在這裡不論男女,如果你不主動找對方搭話,沒有人會理你。視線不去對,也不會遇到搭話。

這其實代表著尊重個體。當你沒有釋出訊號給想交流的人,而是在看別的東西,一個潛在的溝通協定就會當你在忙,沒有想交流,而讓你孤獨。

🩴🩴
在這裡,陌生人互相閒聊、認識、互助,是多麼的容易。
在東方,陌生人互相閒聊,都要擔心著對方是不是來害我。(但真的是這樣,這擔心為值得)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