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嗨,大家,我在2021年11月底跑去了墨西哥玩了13天後回來,我覺得有一些經驗和看到的東西想分享,而我覺得……如果每個人對於自己獨特東西都能像這樣分享,把預計要分享的東西列出來,讓有興趣的人自己來聽,也不用是免費,而是應該收一點錢,那這很接近我心目中 #理想的世界 的模樣。」我在講座開始講了這段話。
客觀事實
先說事實:有報名的人是18人,我在前一天還有宣傳,看到人數一直在20~18人之間跳動。結果當天週五只來了12人,分析應該是當天下午高雄市長公布高雄 omicron 確診者的足跡有一大片,市民恐慌了。
報名18人,來12人,而且是在恐慌的情況下。我覺得是還不錯的成績了。
自己為自己開「專場」的心理壓力
一個不有名的小人物,要「認為自己值得」演講,是一件非常高門檻的事情。尤其我自己曾得過憂鬱症,現在也常有憂鬱傾向,常常會在心理告訴自己:我不值得、我很廢。
當我從墨西哥回來時,心中一直有想開講座的想法,但是也不太敢講出來,也不太敢想。後來因緣際會下跟 kevin 吃飯,聊到中間,我才慢慢說出我有這個想法。當時他給了蠻大的鼓勵,而且說可以用 小充電的空間。甚至若覺得自己自信不夠,也能用小充電的名義做一個邀請講者的動作。而若怕人數不夠會虧錢,也有依人頭進場再對半分的方案。
在這樣包容、鼓勵、安全的提供下,我初出茅籚的想法,才得以「再繼續想、繼續執行」。我們約了看場地、談合作方案。 不太敢麻煩別人的我,當然是自己做全部,文案撰寫、封面圖、行銷宣傳……等等全部都把自己當自媒體在操作。
在看似很有自信宣傳下的內心懷疑
中間有朋友告訴我:你的活動都很有品質啊!你為什麼不辦在週末,而是每次都辦在週間!辦在週末才更多人能參加啊!
因為大家都不知道一件事,辦這個的心理壓力。
雖然我對外的邀請,是看起來開心、無壓力的。但是對內(對自己)呢?
場地租週末的價錢 遠大於 租週間的價錢。如果人來得很少,那就會虧錢。
我從一確定跟場地談好後,心理就常常會面臨2個質疑自己的問題:
(1)你看,都宣傳了這麼久,確認不少人知道資訊了,還是只有8人報名。可能會賠錢。
(2)如果人來得少,代表著我「不值得」辦講座。我值得嗎?如果要靠我很努力很努力宣傳,才能換到10個人參加,那是不是我壓根就不值得開講座?
這就是我常常夜深人靜會想到的事情,自我質疑。
好險我的心理素質還夠,有挺住。
活動現場
而活動當天,我下午依然微微拉肚子,晚上活動時,我換上我的布鞋(任何我重視的活動我都會穿上布鞋,比較有安全感)
我也準備好心態,不在乎誰沒來,只在乎現場到的人,他們是我的表演服務對象~
講了1小時10分鐘,中途觀眾都有反應,我準備的梗也大部分都有人有笑或是反應。
我發現一件事,我講得很開心,而且QA的時候,我在演講中故意拋的(沒有解答)的球,也真有觀眾問了(他問:那結果呢?)
而且阿紫和真真,在沒有說好的狀況下來幫我錄影,很感激。
在事前我已經找人練習了2次,但我仍盡量讓自己在台上是自在的,我的自在是指:口條有點笨扭、速度有點快。
朋友跟我說:因為我每次在台上的表演都不完美,反而會給別人勇氣上台。
後記
我不太想要成名,雖然我從5年前以來就一直很有成名的基底,常常不小心上新聞。但我深知成名的代價,而且名氣只是一種假象價值,不是我追求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