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徵講者總是徵得到的關鍵

跟頻率有點有趣的朋友聚會,在互相分享近況後。我試著使用劉軒演講提到的「好好的跟眼前的人對話」,而不是講一些自己心裡不想的,但是說出來會是好故事的 bullshit.

我在分任務時,有一項很重要的東西,也是核心,即:我發現全台灣只有我能辦openmic徵到一堆演講者,但這件事我不知道該怎麼量化成工作分出去,我不知道該怎麼「教」別人做到這件事。

朋友參加過我2種活動,所以他不會聽我唬爛就信。他告訴我做到了一些事:「每一個活動我個人臉書一定會再轉發」以及甚至活動後還會寫心得。

最重要的,是我在活動現場會以主持之力,告訴觀眾「這是一群爛講者」以及同時告訴講者「不管你講得再爛我都歡迎你上台」,如此同時雙向的教育,才能讓人相信「這個主辦單位真心接受各種表演」。

==
很多主辦,表面上會說著「歡迎任何人上台」,但實際上講者真的在台上表演了一段很爛的,他會發現主辦會用各種暗示「你很不錯,但那樣會更好。」或是下一次就不會錄取他。這些種種都是講者會感受到的。

說穿了,如果主辦有一絲絲的「好」「壞」「希望你進步」的展現,那你就吸引不到小人物上open mic台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