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在大英聚,講英文的聚會,輪到我講最近一週的事時,我用英文試著講我要辦 story open mic 的事。
不由自主的緊張,一邊想還要一邊想英文詞彙,還要一邊回答其他人的提問(會提問的超棒)。
有個人問了我:「你為什麼要組團隊?」
「既然這不是你最喜歡的活動,那你為什麼還要弄?」
我喜歡的,是像廢物麥、脫口秀那樣,接近真實,負面或黑暗、怪人、偏激能量為主。但是這是小眾。
故事麥這種偏正面的東西,才是接近大眾人的。
我不知道耶….我仿彿回到2020年4月,高雄一直沒有openmic,這明明不是我的熱情,但我深深的知道,我只要「大旗一揮」一場有模有樣的活動就會出現。於是我揮了,揮了2場後,其他人發現原來高雄有市場、原來可以做,馬上組團隊出來做。
現在,全台市面上真的有在辦素人講座的open mic 全數倒光。沒有一個主辦單位能持續徵到小人物講者的,但我發現我卻可以。而我發現每個人都有上台講自己事情的需求,但卻沒有平台能給。
但我並不很喜歡聽故事,我覺得那是凡人在聽的。但是故事是大眾幾乎都吃的,畢竟聰明人不多。
這不是我很喜歡的活動,但它是潛在的需求,只是沒人發現,也沒人覺得小人物能有舞台。我對於我沒有很喜歡的活動,是無法弄起來的,所以我需要團隊,我教導大家怎麼辦活動,或是分工,讓大家加入他們的東西,弄出一個屬於大家的活動。
這是我的奉獻。
但我跟自己說,這東西對我的利益,這是我試著在組團隊,又好玩又刺激,又興奮又害怕。
自動引用通知: 活著第5天-消耗、得到能量與回饋 - 靠北丁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