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會假裝自己很開放

我出國玩法是:一開始會倒空自己去接觸異文化,但是過一陣子,該文化就會跟我自己體內的文化做化學反應,可能會喜歡而融入,也可能會不喜歡而排斥。不會假裝自己多融入、熱愛當地。

那種讓自己完全融入當地,說得好像自己很熱愛該文化,我常常覺得是假的,或者可能只是想要炫耀自己過得很開心,亦或者不願意承認自己做了錯誤決擇(去了一個自己沒那麼喜歡的地方)

我想法是,就算我完全把自己的自我倒空,全然接受該國文化,那也沒什麼用。因為人家的文化就是在那裡。我覺得cp值比較高的,是讓自己的人生文化,和該地文化做衝擊後的結果,才會成為自己人生中的養份。因為你會知道自己喜不喜歡它。

例如我常覺得我上輩子絕對是美國人,但我從沒去過,想盡辦法讓自己到那裡後,我發現: bingo! 我超愛!
印度:是許多背包客、文青愛的地方。我去了,但發現我討厭。
中國內蒙古:在那裡和司機吵架後,我也發現他們的(中國)價值觀是讓我作噁的。
非洲肯亞:去之前我不確定我能不能適應那裡,但即使我在那裡被勒索了,我還是得說我喜歡那裡。

到了該地,讓自己人生的信念價值觀,和該地的文化做衝擊,不一定要全盤接受,會讓自己在回”家”後,該國的印記會深深烙在自己心中。

有些人可能會說:你也只是遇到當地的部分人,不夠全面,不足以拿來批判喜歡或不喜歡,樣本數不夠大。但你仔細想想,又有誰能夠”全面”遇到該國家的每個人事物呢?即便同一個國家,在不同時間點去,也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,你遇到的人事物也不一樣,但文化大抵上不會差太多。

用不著追求太客觀,主觀感受才是陪伴你整個人生的東西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