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年我合作過的對象

從2019年開始我開始主辦活動,辦幾個月之後對於重覆的事情感到很膩,尤其是主持。想要找其他人來幫忙,於是開始了一些合作關係。

對人不對事,開始

乃子。總共跟我一起辦了4次的跨域交流。他是本身就在南部同志諮詢熱線當活動主持人、留意關係相處的人,基本上我覺得等級很高。我們合作很愉快。他總是能在我想找他討論時,能接住我。偶爾也會表態:這個問題他跟我有不同意見,他覺得是A,但活動是我的他不在意我怎麼做選擇。合作了6個月!

阿海。合作了一個月,line溝通不良,產生許多誤解,我們面談了幾次,讓我很焦慮。後來又在活動當天因為合約的問題跟當初討論的不一樣,我果斷中止合作。他是個咖。但客觀描述就是一山不容二虎。

Venue的鋼牙。酒吧、8+9小混混的環境。總共合作了2次。雖然常常溝通上有些麻煩,與各自有自己的溝通模式,沒有很對頻,但因為有好好分工的關係,大致上還行。處於快切斷,但還沒切斷的狀況XD 後來我跑去做別的事就沒合作了。

Lucy,合辦了2次的簡報OpenMic。是專業主持人與細心主辦/策展人。第一次合作彼此互相尊重、戒慎恐懼後,順利完成。我也很榮幸能跟他共事。但第2次合作完,我覺得我開始不太懂他,約了見面談後還是覺得不夠,我懷疑對方看我的活動不順眼但我沒有證據XD. 反正我總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。後來我積極又焦慮的詢問能否通電話,但通話時間一直被壓縮、往後排。我不斷釋出再這樣下子我可能會中止合作囉,但對方沒有接住,也不太表態。後來我中止合作(名義是我退出XD)

Sabrina。來應徵當踹共OpenMic 主持人。當時我公開徵求陌生人來當 “踹共” 的主持人,他遵守規則先來參加一次看過活動後,我們約面談一次。而活動快開始前,我想跟他確認他當天活動在主持時能否好好講清楚活動介紹(因為那是給所有參加者的)。他一直說安心啦他了解。但我不安心。在我暗示、明示之下,他才說那他把他當天預計講的逐字稿先打出來給我看好了。(我很焦慮、又怕他不爽) 後來我看了主持逐字稿後,發現很多地方是錯的,他傳遞給觀眾的是錯誤資訊。我一邊焦慮一邊好好跟他說明哪裡要改後,才成行。但從建立合作關係後,當我想跟對方line聊聊,但對方不一定想為了這件小事而花時間,這讓我很焦慮。活動當天結束,主持是沒什麼問題,但我覺得跟他合作讓我太累太焦慮了(頻率不對),想了幾天後,很不果斷的提中止合作。 我很抱歉可能浪費了對方的時間。

橘浬。合作了9個月!看我一直在跟陌生人合作又常常失敗加焦慮,從朋友身份跑來幫我的主持人!幫我以占卜師的身份參與了2次失敗者小聚。跨域交流幫我主持了好幾次;踹共OpenMic也幫我主持了好幾次。溝通完全無礙。我在line上問他意見他也會表態(「我不知道」「你決定」「我覺得應該要XXX」「我不在乎」);活動前先見面過主持稿,能夠 #互相核對 我們給出東西是否是對方想要的。這讓我非常安心,安心才能繼續合作。

趙寬敏。合作了5個月!是常常參加我活動的愛好者。我起初沒有當他是合作對象,只當他是個很有趣(批判性十足)的參加者。一直到他在臉書留言”可以邀我當工作人員喔”我才知道他打開了這道門,我才跟他接洽合作事宜。他幫我在「踹共」以及「跨域交流」錄影!

然後,開始合作後的溝通,我發現他犯了跟大部分低端工程師一樣的溝通毛病:以為自己東西上傳了,對方會自己去看,就不會再跟對方講。

這裡的概念是:你有做事、有產出,上傳了。那你要傳個訊息跟對方講一下,可以的話順便附上超連結。而不是期待對方「沒事」就會連進去你的空間看有沒有新增檔案。你的世界不代表其他人的世界。 溝通的常見狀況:沒有跟對方講好的,就不算數。

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察覺到趙寬敏有這樣的狀況,我好好教育他這件事,但也同時承擔著「如果對方是禁不起罵的,就會離開我」但好險,他受教!在我訓過他(好好跟他講)之後,他就改變了!第1個月協調後,後面第2~5個月的溝通與合作都很順利,溝通成本也很低。

現在省思一下(後記)

算了算,上面7個合作對象。有3個是合作愉快的,4個在我經歷痛苦之後就果斷切割。3/7 的比例其實算還行啦。

合作就是以人的互動為主,沒有什麼叫客觀的對錯,而是人的喜好。

那我到底在乎什麼呢?什麼樣的特質才能跟我合作順利呢?

從這些成功與失敗經驗看來,我重視的是「能否願意花時間溝通」以及「互相核對給出的是不是對方要的東西」,而我個人怪癖還要加一項「當我問對方意見時,對方願意表態」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