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又為了活動的參加者們搞得心力交瘁。
1是前端聚會。有的人一來就以台北下來的姿態,一副要拯救、改變高雄的環境,但說穿了,是想影響主辦做事。
這種模式,我在去年遇過一次。我辦出了高雄第一場open mic,還沒成型的時候就有台北的高雄人說要下來幫忙,說我「應該怎樣怎樣」。
朋友,你們他媽的在天龍國待很久,看到家鄉有人在辦活動覺得終於有救了,但可能方向不如你意,沒有你台北那種格調,就覺得不對,要調整?
那請問,你在高雄待得久還是我待得久?想要改變一個地方,請尊重當地的人。因為他們才是真正在當地的人。 在2年來都沒有任何前端聚會之下,你人在哪?你怎麼不來拯救高雄?當我現在要辦了,好像有一點樣子了才想來當救世主?
2跨域交流。還有那種說他超安靜超喜歡觀察的參加者報名。他密我後,我跟他確認。他馬上跟我說報名表單的3個關鍵字截圖不可外流,他很注重隱私。 我問他他從哪個地方看到這個活動的呢?他說「可以不要問嗎?就是知道了!」
「可不要拍我照嗎?我很注重隱私!」
『這個活動主打上台自我介紹,讓人被看見的舞台。如果你很重隱私那這個活動可能不適合你。」
「我只想來這裡交朋友,聊聊天,不行嗎?我的照片是我的隱私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