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要寫一篇文章…來紀念你。」”哈哈哈,聽起來好好笑!”
“你下次來美國加洲,要來找我啊!”「好啊!我一定會去加洲!」
上禮拜有一天晚上,我又看到CS的申請,這次是個美國華人。他申請的是當天。但奇怪的是,他居然在request裡提到好多關於我profile的東西,這很少見,因為大部分有經驗的人(包括�我)都是寫一份樣板文字,一次發給一大票的人做申請,對方有回應,才再開始對話。

臨時邀約總是讓我興奮,於是我迅速按下「Accept」,
寫到這裡,我突然覺得自己內心的小劇場其實沒有什麼好寫的,不是那麼重要。我來記錄比較有價值的事情。
1. 第一天約晚上10點見面,結果我從8:45看牙醫看到10:20。(牙醫診所9:30關門) 顧不得嘴巴張得很累,趕回家7-11跟阿清碰面。「我剛剛一直在看你的Facebook,你的文章好棒啊!」才剛見面我就有一種被喜歡的感覺。
當然我也不是省油的燈,很快就把焦點再聊到他身上。結果發現,他超級好聊。健談就算了,還很願意傾聽。會傾聽就算了,還能讓人很舒服。內向的他,沒有任何的『侵略性』。一下子對話的焦點在他身上,一下子對話的焦點在我身上。兩人都對對方感興趣,但我卻感覺不到一絲絲社交行為的速度提升/能量提高感。
2. 「你昨天住哪裡?」「我睡公園」「什麼!」
3. 第二天晚上我下班回家,我們拿著筆電一起到蘆堤公園做運動。一起在草地斜坡上做翻滾。
聊藝術、聊把妹的看法、聊兩人怎麼克服演講時的恐懼、聊兩人是如何切換領域找熱情。
回家的時候,他跟我家附近撿回收的阿姨聊天,聊到我先離開了,他還繼續聊。等我買完東西回來,他在幫阿姨分類回收物。
4. 第三天晚上,阿清做了水果沙拉給我和toko品嘗。


5. 第四天下午,因為只有一台車,但3個人,我們走路25分鐘到集賢環保公園吃便當,阿清展示他是如何在兩顆樹上架一張吊床,睡公園的技術。


6. 第五天晚上吃飯時,「欸你是不是有去參加什麼血書的活動?」於是我講了台灣7天國定假日裡我知道的部分以及行動。他分享了有一次在美國圖書館,大家都在自習,非常安靜,有一個女生突然開始講了2-3的短講,打斷了大家,但是非常有效告訴大家有這議題存在。
我們一起看了『多向分化潛能者』的TED talk。
https://www.ted.com/talks/emilie_wapnick_why_some_of_us_don_t_have_one_true_calling?language=zh-tw
也寫了各自想做的20件事!

寫到這又發現好像被流水帳綁住了,很多散落在各天的故事點都不見了!(怒)
本篇原文網誌: